冬至气候干燥,小心惹上唇炎

案例

徐女士,62岁。

慢性唇炎,从98年开始发病,嘴巴干,痛,痒,流水结痂,脱皮。如此反复。一开始以为是普通口疮没在意。后来说话、吃东西疼痛,嘴都张不医院。经服西药效果不佳,医院都跑遍了,均无效。入秋来诸症加剧。经人介绍找到逸养中医张锡源主任。

9月13号初诊

刻诊:口唇出现鳞屑样裂口,上下唇干燥起皮、微痒,甚者出血疼痛,伴口干欲饮,大便干。

检查:口唇色淡,口唇肿大,下唇线消失,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

诊断:中医辩证施治,证属脾胃炽热,胃火上炎,脾经阴虚血燥,口唇失荣。遂予清胃泽火之中药。

10月18日复诊

药5剂,唇痒、肿胀已全消除、已无疼痛,口唇色泽变红,唇线已生,诸症皆愈。未复发。

案例分析

此病叫唇炎,在中医里面,叫唇风。唇炎是发生于唇部的炎症,分急性和慢性两种。好发于秋冬季。

另外中医里面论述的唇茧或者叫茧唇的内容,虽然不全是此病,但是其中部分内容也与此相关。

唇炎主要有两个症状,一个是干燥脱屑:唇红部干燥,脱屑、皲裂。裂口处有渗出物或出血。患者有的可感觉唇干、灼热或痒痛不适。

另外一个症状是渗出结痂:唇部及唇周围肿胀、糜烂、有炎性渗出物及出血,形成脓或血痂,撕脱痂皮则留糜烂面。因疼痛及结痂,致口唇活动不便,疼痛明显,有灼热感。

唇炎的主要病因是脾胃湿热内蕴,郁久化火,火邪熏蒸,日久精伤血燥而成。明朝《外科正宗》认为唇炎为:“阳明胃火上攻”。清朝《医宗金鉴》认为:“此症多生于下唇,有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。初起发痒,色红作肿,日久破裂流水,疼如火燎,又似无皮,如风盛则不时瞤动”。总的来说,唇炎的发作和火有必要的联系,同时又夹杂着湿、风、虚等邪气,治疗的时候需要辩证施治。

专家解说

逸养中医的张锡源专家指出:在治疗唇炎的时候,应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和不同的病因,以辩证施治,一人一方的原则进行对症而治。在临床上把唇炎常分为胃经风火,脾胃湿热,阴虚血燥,气虚风盛等四个证型进行治疗。

1.胃经风火:足阳明胃经挟口环唇,下交承浆穴,故唇部疾病与胃经关系密切。唇炎多因偏食辛辣厚味,胃腑积热化火,有感受风热外袭,风火相搏,熏灼唇部,导致气血凝滞而成。症见起病迅速,初发时唇不发痒,色红肿痛,继而干裂流滋,如无皮之状,唇瞤动。伴口渴口臭,喜冷饮,大便秘结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滑数。

治宜:清热邪火,凉血疏风。

2.脾胃湿热:脾胃湿热内蕴,郁久化火,又感外邪,风火相搏,上蒸于唇而为病。症见唇部肿胀稍红、糜烂、渗液、结痂,自觉痒痛,灼热。不思饮食,脘腹胀满,尿黄,舌红,苔薄黄或黄腻,脉滑数。

治宜:健脾和胃,清热解毒。

3.阴虚血燥:外感风寒、风热、风邪化燥入里化热,日久灼津伤阴,阴虚血燥风盛,唇失所养所致。症见口唇干燥、破裂、脱屑、痂皮,伴心烦急躁,手足心热,舌红少苔,脉弦细。

治宜:滋阴清热,养血润燥。

4.气虚风盛:由于患者素体虚弱,气虚不能收摄,脾湿蕴郁,复感风邪,风湿上扰,则口唇红肿,破裂等。症见唇风日久,淡红肿胀,破裂流水,伴气短乏力,食少腹胀,大便溏泄,肌肉消瘦。舌质淡红、苔薄白,脉细数。

治宜:健脾益气疏风。

名医档案

姓名:张锡源

副主任医师

入选中国中医名医录。师从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,医院中医科主任,肝脏病门诊负责人。从事中医工作五十多年,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道疾病及消化系统(包括慢性肝病、脂肪肝等)积累了丰富经验,对内科、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亦有独特疗效。曾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。

门诊时间:

每周一、三、五全天

温馨贴士

外晒阳光、风吹、舔唇、咬唇等不良习惯,能诱发或加重唇炎。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儿最好
白癜风好的医院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kcwq.com/mtys/887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